齐鲁网·闪电新闻11月27日讯 老旧小区改造,既是家门口的“关键小事”,也是城市发展中的“民生大事”。武城县以红色业委会为依托,稳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,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进入取暖季,家住武城县外贸小区的任先生,感受到了与往年不一样的温暖。今年9月份,在小区红色业委会的牵头协调下,居民楼外墙全部加装了保温材料,室内温度比往年高了许多。
武城县外贸小区业主任玉平告诉记者:“往年自己取暖也就16—17℃,现在通过外墙保温,明显高了4—5℃,在屋里感到非常舒适。”
武城县自然资源局第三服务站站长、外贸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潘继国说:“我们广泛入户征集意见,聚焦居民所需所盼,把政府老旧小区改造资金用到刀刃上,和住建、街道办等单位,共同推进解决。业主代表参与协商,同频共振、同向发力,也提升了小区的凝聚力。”
党员干部有担当,老旧小区“逆生长”。在红色业委会的推动下,已建成18年的外贸小区不仅安装了充电桩、修建了新路灯,还整体修缮了防水工程,迎来了它的“焕新蝶变”。目前,武城县2980名在职党员实行“一方隶属、双重管理”,担任所居住小区业委会成员,形成基层治理“红色力量”。
同时,为使改造成果“持久保鲜”,武城县还推行《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考核评价暨“红、蓝、黄、黑”四色管理办法》,把物业服务评定的“打分器”握在居民手里。对列入“红色”等级的物业通报表扬、政策倾斜;对落后的“黑色”等级物业,定期督导、促其提升,对始终整改不力的,红色业委会将介入启动解除更换程序。
武城县广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商红印表示:“过去物业管理比较粗放,人员也不固定。在‘四色’制度倒逼下,小区有序组建起包括卫生保洁、维修工程、客服人员在内的物业服务队伍,老旧小区物业服务也逐步由低水平、保基本向专业化、高质量转变。”
闪电新闻记者 苏孟雨 德州台 李晓阳 武城台 张振旭 张震 报道
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