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

德州市档案馆举办《老文书》出版暨郭全昌家藏文书捐赠仪式

来源:齐鲁网

作者:刘向阳

2024-03-30 19:46:03

齐鲁网·闪电新闻3月30日讯 29日,《老文书》出版暨郭全昌家藏文书捐赠仪式在德州市档案馆举行。

德州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简述《老文书》新书编辑出版情况,多位文史、民俗专家学者发言。同时会上还举行了《老文书》捐赠仪式,郭全昌将家藏文书捐赠市档案馆,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向其颁发捐赠证书。市档案馆还分别向市图书馆、德州学院图书馆赠送《老文书》。

据了解,郭全昌先生长期从事税政业务工作,致力于家传文书、地契等地域文化史料的收集、整理、研究,具有浓厚的乡土人文情怀。

档案是唤醒人们的文化地域认同的重要载体,2023年,市档案馆对郭全昌家藏文书进行研究,编纂形成《老文书》一书。全书共20余万字,图片200余张,分文书珍藏和乡村旧事两部分,收录地契、分家单、产权证书、公民证、户口册、推收执照、地亩收条、农业税收据、预防接种证、完税证、民兵工票11类,共计78件档案。这些文书最早的订立于光绪四年(1878年),跨度达百余年,历经清末、民国、新中国三个时期,涉及田赋史、税收史、会计史、货币史,虽历百年风雨,但品相完好、字迹清晰,是一个村落二百余年社会历史的生动浓缩。

发布会上,市政协、市文联、市城建档案馆、德州学院的相关专家学者先后发言,指出该书作为2021年出版的《老地契》姊妹篇,是推动地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实践,存续了德州的乡村历史文脉,留住了温暖的乡村记忆,开创了档案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。一致认为,市档案馆致力于地域文化档案的收集、整理与研究,展现了档案部门在服务中心大局中的新作为。《老文书》作为乡村文化研究的典范之作,开辟了新的研究范式,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。

近年来,德州市档案馆以档案资源建设为突破口,着力打造服务中心新模式,通过征集、编研、宣传等形式,把具有德州地域特色的“乡村记忆”档案资料、凭证收集进馆,极大丰富馆藏资源,为推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,相继出版《老地契》《德州记忆》等著作,已成为研究德州地域文化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文献。

“留存好风俗民情、乡村文化的重要凭证,就留住了乡愁的根和魂,这也是档案部门服务中心大局、服务人民群众的着力点。我们将持续做好地域文化史料档案的收集、编研与阐释,把珍贵的乡间史料转化为最深刻的乡村记忆,滋养深厚的家国情怀,为强国建设、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。”德州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说。

闪电新闻记者 刘向阳 通讯员 崔珠坤 报道

[责任编辑:刘向阳 王佳亮 杨本敬 郭常宏]

想爆料?请登录《阳光连线》( https://minsheng.iqilu.com/)、拨打新闻热线0534-2687669,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(@齐鲁网)提供新闻线索。齐鲁网广告热线0534-2687669,诚邀合作伙伴。

中国科学院项目缘何与临邑擦出科技成果转化“火花” 看临邑与人才的“双向奔赴”

中国科学院项目缘何与临邑擦出科技成果转化“火花” 看临邑与人才的“双向奔赴”

临邑主动拥抱“京津冀协同发展”战略机遇,以人才为抓手,持续创优人才生态,激发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创业活力,全力打造面向京津冀的...[详细]
闪电新闻 2024-03-29
夏津:春耕育苗忙 增收有“薯”光

夏津:春耕育苗忙 增收有“薯”光

眼下正值春耕时节,夏津县抢抓农时、积极开展红薯育苗工作,全力备战春耕春播。[详细]
闪电新闻 2024-03-29
版权所有: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
鲁ICP备09062847号-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
通讯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 邮编:250062
技术支持: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