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网·闪电新闻8月29日讯 老有所养是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,也是最基本的愿望。如何让特困人员晚年生活的幸福成色更足?武城县创新服务模式,利用大数据平台云端赋能,让养老更“智慧”。
拍照签到、上传照片......打卡成功后,武城县武城镇野庄村的五保户老赵开始享受本周的照料服务。今年73岁的老赵,腿部有残疾,也没有成家,被武城县民政局纳入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名单中,每周两名服务人员上门,为其提供探访关爱、助浴助洁、心理疏导、康复训练等生活照料。平时一人生活的老赵,见到两名服务人员后格外高兴。
武城县武城镇野庄村五保户赵荣义告诉记者:“服务人员每星期一就来,给我打水、打扫卫生、洗衣服、剪指甲、推头、按摩、量血压,服务可好了。 ”
记者了解到,之前赵荣义有一名固定的照料人,但其照料人需要外出工作,有时会出现照顾不及时的现象。
就在这时,武城县民政局在今年3月份委托第三方建立“武城县民政局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平台”网站,通过购买服务进行即时化线上+线下监管。该平台实行三级监管模式,公司初审、乡镇复审、民政局终审,服务内容全程留痕。
山东宏羽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杨占胜介绍说:“我们按网格化管理,将全县700多名全自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,每20人左右分为一个小网格,每个网格内配备两名服务人员,每次服务一小时,每月服务四次,将所有服务内容实时上传到监管平台上来。 ”
一张图实现智慧养老。在该平台上,被服务人员、服务从业人员、服务机构、监管单位、管理人员、服务资源、社会资源全部建档登记,并赋予唯一标识。
武城县民政局救助科科长朱琳表示:“在县级平台上,我们主要对每次服务时长是否达到一个小时、服务质量是否让特困人员满意、服务项目是否符合规定等情况进行监管,不断提高服务质量,让特困人员满意。 ”
闪电新闻记者 苏孟雨 宁洪岩 德州台 高昌莲 武城台 杨娜 曹延飞 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