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

央媒看山东丨《经济半小时》聚焦德州“吨半粮”:良田良种良法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

来源:闪电新闻

作者:刘振

2023-10-19 09:59:10

  

齐鲁网·闪电新闻10月19日讯 10月17日晚,央视2套《经济半小时》栏目播发《打造“吨粮田”端稳“中国碗”》,其中对德州市“吨半粮”产能创建进行了报道。全文如下:

山东德州是产粮大市,早在2009年就实现了“吨粮田”,是全国第一个实现亩产过吨粮、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。2021年,德州启动了“吨半粮”的产能创建。“吨半粮”顾名思义就是冬小麦加夏玉米,每亩产量1500公斤以上。

近期,记者来到德州,当地玉米还没有开始大面积收割。据了解,今年当地的玉米普遍比往年的收割时间要晚十几天。而这样做,是经过了农业部门严密的科学计算。

“只要温度不低于16度,玉米子叶就进行光合作用,促进籽粒灌浆。研究表明,玉米每晚收一天,亩均增产10斤以上。”德州市农技推广与种业中心主任郑光辉介绍说,德州市大力推行玉米适期晚收,将全市的玉米收割期从原来的9月下旬推迟到10月上旬,从而实现增产增收。

玉米适期晚收,是当地近两年推广的一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增产方式,也是打造“吨半粮”的一个重要措施。而要想在全市打造“吨半粮”基地,核心仍然离不开“科技”两个字。

“‘吨半粮’的核心区,我们规划设计亩均投入3000元以上,逐步达到亩均投入3000元到5000元的标准。”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丰勇介绍说。

在山东德州,因地制宜高密度种植也是重要的增产技术,不过种植密度有所不同。

这是种粮大户段希林的玉米地,他将原来每行平均间隔60厘米的相等行距,改为现在一宽一窄的大小行距。

德州市临邑县翟家镇翟家村种植户段希林说:“现在改成40厘米+80厘米大小行种植,透风透光更好了,光合作用提上来了。

改为“40+80”厘米的宽窄行后,两行之间的总行距和原来“60+60”厘米的总行距一样,还是1.2米,但80厘米的宽行,增加了玉米植株的透风透光,更有利于光合作用,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缩短株距,增加种植密度,提高产量。

段希林介绍说:“过去株距是24-26厘米,现在缩短到18-20厘米。株距缩短了以后,每亩地增加800到1000株。过去是4000株到4500株,现在是5000株到6500株。”

段希林所在的翟家镇耕地面积有5.05万亩,其中夏播玉米面积4.9万亩。今年尝试高密度种植的示范地块有1300亩,单季平均亩产达一吨以上。

“我们预计今年镇上的示范方,夏玉米的产量平均亩产1000公斤左右。”临邑县翟家镇党委书记宋默然介绍说。

同样是宽窄行高密度种植法,“90后”种植户何石宝许幸夫妻俩,根据自己所种玉米的特点,今年尝试性地使用另外一种大小行距和株距。

“60公分的小行距,就跟收割机收割的时候,每一个割台宽幅,是比较匹配的。这样在收割过程中,能够降低粮食的损耗;120厘米大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透风透光,增加玉米的边行效应。”德州市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经理介绍说。

何石宝家的地采用的是120厘米+60厘米的大小行搭配,比段希林家足足宽了60厘米,但是每两颗玉米之间的株距,比段希林家的玉米还要小。

“一般株距在21公分多一点,不到22公分,但我们现在株距只有12公分。原来我们是等行距的60厘米行距,所用品种种5000棵。但现在通过这种大小行,我们种到了6200棵,密度方面增加了1200棵,一亩地增加100多斤的产量。”何石宝介绍说。

与90后何石宝不同,70后种植大户李建国种了4000亩玉米,他采取的是错位密植法。通俗地说,就是大小行距不同,每两棵株距还是相互错位栽种的。

德州市齐河县焦庙镇靛池村种植户李建国介绍说:“宽行70厘米,行与行之间正好是70厘米;窄行16厘米,斜着的是20厘米,平行的是16厘米。错位播种,单株接受阳光率高。玉米需要光照。”

按照错位密植法种植,李建国以前每亩4500-5000株玉米,现在种植密度提高到6000株,每亩增加1000多株。

李建国说:“现在是第3年使用错位密植法,平均亩产990多公斤,比之前亩产多200多公斤。”

齐河县焦庙镇党委书记孙旭东表示,2022年实现了5万亩“吨半粮”能力创建,今年秋收以后,争取实现全覆盖。

而在农艺师王义看来,这种错位密植新技术,不仅能增加玉米产量,而且还增强了玉米抗倒伏的能力,并改善土壤肥力。

“这三株之间根系的盘根错节,增加了玉米抗倒伏能力,‘三足鼎立’是最稳定的。土壤的颜色比较深,耕作层已经到了39厘米,接近40厘米。2022年,这个片试验田的小麦亩产最高到811.6公斤,玉米最高亩产1013公斤。小麦加玉米全年产量,每亩能达到1800多公斤。”德州市齐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高级农艺师王义介绍说。

在德州,很多种植户都在尝试不同的高密度种植方式,希望找到最好的种植效果。李建国是当地的粮王,去年种的双季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亩产超过1500公斤以上,实现了亩产“吨半粮”的目标。为此,他还获得了当地政府奖励的一枚100克重的金牌。

“鼓励我们多种粮、种好粮,今年‘粮王’我非常有信心,有望比去年还好。”李建国说。

除了种植密度的调整,滴灌、水肥一体化的技术,在农田里早已普及,不仅节水降本,效率也大大提高。

何石宝介绍说:“我们这100亩地,三天的时间就能滴灌浇完。但是漫灌的话,如果是一台抽水泵,可能需要浇4-5天。”

德州市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负责人魏德东介绍说:“以前大水漫灌,一亩地需要氮肥七八十斤。现在实现水肥一体化以后,有四五十斤的肥料就够了。这样能减少氮肥用量30%-40%,减少肥料的投入成本50元左右。”

使用生物有机肥,也是节肥增效的一个有效措施。记者了解到,德州的一家奶牛场养了12000头奶牛,每天产生的粪便就有1200吨。这些牛粪经过高温消毒,堆肥氧化,十几天发酵等一系列专业化处理后,就能加工成生物有机肥。

德州燧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经理吴敬儒介绍说:“每亩地有机肥能代替10公斤的化肥,省30元-50元钱。能改善土壤的板结,增加有机质。”

为了精准实时监测地块动态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,当地农业部门还在田间地头专门设立了智慧综合监测站。

“新建了5个农业智慧综合监测站,每个监测站管控5000亩地。土壤的墒情、湿度以及天气温度,实时上报大数据。每个监测站投入约20万元,当地农业部门总共投入了100多万元。”德州市临邑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张鑫介绍说。

监测站在田间自动采集的数据,最终汇总到智慧农业平台上,平台通过分析天气水分土壤和病虫害的数据,统筹协调各个地块的播种管收等多个环节。

这是无人机的自动作业轨迹图。“看得到它打的哪个地块,操作手是谁,打多少药,飞行的距离。”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副镇长邢增明介绍说。

先进的科技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,那么德州今年玉米产量如何?农技人员随机对一些地块进行了测产。

德州市陵城区农业农村局种植管理股股长张照坤介绍说:“我们通过测量10米双行株数,来计算每亩的株数,再数出平均每株的籽粒数,然后根据理论千粒重计算平均单产。这块地的平均单产是每亩876公斤,与2022年相比,每亩增产20公斤左右。”

粮食不断增产,后期管理也更为重要。考虑到种植户收割完的玉米存在晒粮难、储存难的问题,德州齐河县两年前就专门修建了烘干塔。

“一个钢板仓是5000多吨,一个仓满足6000亩地左右。目前规模是6个钢板仓,对应36000亩地左右。一共建了16处烘干塔,涉及15个乡镇,投资5亿元,日烘干能力达到1.08万吨,新增仓储19万吨。”德州市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邵朱军介绍说。

10月8日,德州玉米大面积收割开始,一周左右结束。德州从2021年开始,计划在5年内实现全市100万亩核心区,每亩单产达1500公斤以上的目标。

“德州是产粮大市,有800多万亩良田,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。”孙丰勇表示。

我国耕地面积有限,提高单产是未来农业的主攻方向。良田是根基,良种是核心,良法是保障。随着各地良种良法的推广,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的实施和推进,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正在不断提升,“吨粮田”的面积也将越来越大。

[责任编辑:王佳亮 刘向阳 徐红梅 崔维莉]

想爆料?请登录《阳光连线》( http://minsheng.iqilu.com/)、拨打新闻热线0534-2687669,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(@齐鲁网)提供新闻线索。齐鲁网广告热线0534-2687669,诚邀合作伙伴。

严查+处罚+通报单位!德州交警开展骑乘电动车不佩戴头盔专项行动

严查+处罚+通报单位!德州交警开展骑乘电动车不佩戴头盔专项行动

为进一步提升骑乘人员安全防护水平,德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二大队决定即日起,在辖区范围内开展治理骑乘电动车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...[详细]
闪电新闻 2023-10-19
德州出台8项措施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

德州出台8项措施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

德州市5个部门联合下发《德州市关于支持取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措施》,出台8项措施,支持取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...[详细]
闪电新闻 2023-10-19
庆云公路分中心参加涉路工程评审工作会议

庆云公路分中心参加涉路工程评审工作会议

[详细]
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庆云分中心 2023-10-17
未来3天德州将迎来降雨和降温天气 21日晨最低气温4-5℃

未来3天德州将迎来降雨和降温天气 21日晨最低气温4-5℃

德州市18日至20日将先后出现降雨和降温天气。[详细]
闪电新闻 2023-10-17
德州城区供热企业服务热线公布 随时受理咨询求助

德州城区供热企业服务热线公布 随时受理咨询求助

日前,德州中心城区各供热企业全面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,随时受理用户咨询、求助及投诉。[详细]
闪电新闻 2023-10-17
版权所有: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
鲁ICP备09062847号-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
通讯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 邮编:250062
技术支持: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